专业配资平台
亲爱的陌生人你好,我是诗诗。
一个曾经被焦虑和迷茫紧紧包裹的新手妈妈。
今天,我想分享一段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经历——一段在咨询师的陪伴下,从泥泞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旅程。
这不算一个轻松的故事,它充满了真实的挣扎,也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曙光。
如果,你也正经历着类似的困顿,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带来一些希望和方向。
于我而言,休息有罪
去年开始,我的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,又像被投入了高速旋转的漩涡。
新生命到来的巨大喜悦,很快被一种更深沉、更粘稠的焦虑所取代。
自怀孕起,我几乎就没有开心过。
首先是怀孕时遭受的打压。
当时刚好换了新领导,几个人联合起来针对我,逼得我大着肚子跟她们“硬碰硬”。
这股委屈和愤怒一直积攒在我的心里。
以至于在休完产假后,我便提出了离职,不愿与她们再接触。
可待业在家的我,很快又陷入了无边的焦虑。
以前的我,满是朝气和干劲,每天的工作、生活都很充实。
现在的我,却在家“躺平”,“摆烂”度日,毫无价值可言。
我好害怕,再这么下去,自己迟早会被社会淘汰。
本以为,只要重新去找工作就会好起来。
可每次想行动起来,身体就仿佛在刻意作对:又难看又痒的湿疹怎么都不好,腰痛痛到上洗手间都困难……
有过咨询经验的我,不假思索地预约了心理咨询,回到那个“安全空间”。
连上视频后,我跟咨询师说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挣扎和困境,泣不成声。
咨询师温柔地看着我,眉毛拧在了一起,很是共情,但又未发一言,只是默默陪伴。
过了一会儿,等我情绪稍稍平复,她说:“我能感觉到,你觉得很孤单,是吗?”
这句话让我的眼泪又一次翻涌。
是的,我觉得很孤单,没有一个能倾诉的人。
同学、朋友们都要上班,凑不到时间陪我好好聊聊;
白天家里只有外婆和保姆一起带娃,我没法跟外婆说心里话,说了她也不理解;
等晚上老公下班回来,他也只是劝我安心休养,别想太多。
撕扯着我的焦虑和迷茫,一直找不到出口。
好在,咨询给了我这个“出口”:“TA们都有自己要做的事,每个人都有价值,只有我,毫无价值……”
咨询师敏锐地捕捉到我的不安,“听起来,‘休息’似乎给你带来了很重的负罪感?”
我:“好像是这样。我没法心安理得地享受休息,似乎总有个声音在问‘你凭什么休息’。”
咨询师:“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休息,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。我们聊到这时,你想到了什么?”
我:“我想到了爸爸从小对我的严苛。他总是骂我又蠢又笨,所以我非常努力地想证明自己,让他看到我是可以的。这之间有联系吗?”
咨询师:“你想到了这些,那一定是有关系的。”
我:“也许,我内化了爸爸对我的评判?所以不敢懈怠,如果不够努力不够好,就更得不到他的认可和爱了。”
咨询师:“那时的小诗诗,听到爸爸这些评价,是什么样子的呢?你愿意说说吗?”
我: “她低着头,咬着嘴唇,默默地流泪。”
咨询师: “咬着嘴唇,是有什么话想说却没说,这也是向内对自己的攻击。”
我若有所思地点头。
咨询师又引导我回到现实层面:“现在的不工作,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”
我想了想说:“或许有一种可能,是为了证明老公很爱我?现在没工作,他每个月都给我几千块。如果我也有收入,他应该就不会给我这么多了。”
咨询师肯定了对我的这份“觉察”,并继续引导:“不工作似乎也让你和妈妈的关系更和谐了?”
我说:“是的。妈妈一直都不希望我产后马上工作,她想我好好带宝宝,等宝宝上幼儿园了再工作。”
咨询师:“那似乎我们找到了大概的原因。现在的不工作,是你目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和决定了。”
这个“最优选择”的视角,卸下了我肩上的千斤重担。
我意识到,自己一直在用一把不合理的尺子(即工作=价值)来衡量自己,却忽略了当下情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。
当我接纳了“安心休养和照顾宝宝就是 我的工作,也是很有价值的事”时,如影随形的负罪感和焦虑,竟奇迹般地缓解了大半。
原来,我不敢瘦下来
解决了当下的焦虑后,我们开始随着生活中一些事件的触发,去探索更深的部分。
以跳舞为例。
我告诉咨询师,自己很喜欢跳舞,却觉得自己跳不好。
犹豫下停了跳舞,可心里还是总在纠结。
咨询师问:“是不是总觉得有人在看着你?”
我:“是的,好像有无数双眼睛、无数张嘴在我身边,都在对我指指点点。”
被问到跳舞时会想到什么时,我才意识到,自己总会想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,TA们肯定会觉得我跳得不好。
TA们明明已经离我现在的生活很远了,为什么还是对我有影响?
咨询师再次敏锐地捕捉到了我话里的“幽灵”,问出:“如果街上有一个人在看你,你会有什么感觉?”
我:“如果小时候,我可能会觉得害怕;如果中学时期,我会觉得是因为我长得好看;而现在,我会感到害怕和心虚,担心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。”
“我们是不是少了一个感受,”咨询师的声音像一柄温柔但精准的小刀,剥离表象:
“当我们被别人这样看的时候,我们首先得问怎么了?你似乎没有了对这部分的好奇心,而直接去到了自己好或不好的部分。”
我的记忆闪回到一些,我以为早已过去了的事。
上初中时,因为发育得比较好,又剪了个不错的发型,成了同学老师们口中的“大美女”。
而自己被性骚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。
破碎的画面逐渐浮现:
多次被高大的男同学逼退至墙角的身影,面对恶意口哨声时想遁地的恐惧,一堆捕风捉影带来的恶意谣言……
身体的“扩张”成了我无言的抵抗与自保的堡垒,替我竖起一道隔绝伤害和不安的防护网。
我告诉咨询师,我害怕现在肥胖的自己,万一通过跳舞瘦了下来,就又会吸引到一堆注视,才会极力压制自己对舞蹈的热爱。
我其实,不敢瘦下来。
咨询师:“也许,你害怕的不是吸引到太多的目光,你害怕的是被TA们毁灭。”
我心头一惊,思考过后明白了咨询师的话。
正因为我一直都有不安全感,所以需要硕大的体型来保护自己。
咨询师引导我重新理解自己的身体:“你可以试着和身上的肉肉谈谈话,感谢它曾经试图保护你。但现在,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更健康、更灵活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,而不是依赖体型的大小。”
在冥想中,我对着肉肉说:
“谢谢你,陪伴、保护了我那么久,我还这么嫌弃你,和外人一样攻击、嘲笑你。感谢你对我的付出,背负了那么多那么多……
现在,我已经有力量保护我自己,不需要你来保护我了。抱抱你,心疼你,我爱你。再见……”
谈话结束后,咨询师问我:“现在,你和肉肉是什么感受?”
我说,我们都“哭”了,我落泪了,也感觉到我的肉肉在“哭泣”。
咨询师说:“是的,我们的身体远比我们还要爱我们,也最了解我们。多和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说说话,我想,会有很多的故事。”
看见是一种温柔的解构。
当我专注在自己的身体感受,倾听身体的语言后,那些“别人会不会在看” 的恐惧就悄然消散了。
我找到了“自我”的力量
咨询结束后,我便生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:一定要瘦下来。
为此,我还坚持给自己拍照记录,隔半个月就拍一张当下的状态。
腰痛恢复后,就积极开始跳舞。
这次,我不会再半途而废了。
因为,花美却被人摘取,不是花的问题,而是人的错。当然,花也能长出刺去保护自己。
我的身体在过去为我背负了太多,真的很不容易。
过去,我还因被他人嘲笑、攻击这身肉而怨恨它。
如今,我不会再自我攻击了。我会多多地抱自己、爱自己。
每个人的身体都藏着无限的潜能。只是,需要你自己去看见、去开发。
现在,我每天都在好好地生活:
儿童节时,我在家给宝宝拍了好多很出片的照片;
完成了答应给妈妈做的三套睡衣,也给宝宝缝制了四只布艺大恐龙;
报名的外教课和心理学网课,都在坚持学习,认真做好每节课的笔记;
画画、手工、写作等兴趣爱好也没有丢下,宝宝睡着后,就是我的“爱好时间”;
怀孕后再也没做过的蛋糕,也在上周突然兴起时马上“捡”回了烘焙,成品获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评……
图源:@来访者诗诗,已获授权
这一切的改变,源自我在咨询里,看清了内心幽暗角落里盘踞的恐惧与渴望。
过去的创伤和伤痛,是真实存在的。
每个自我嫌弃的点,存在我们身上都有它的道理。
那是在当下自我生存的最好的方式。
受了创伤不是我们的错。可疗愈,确实是我们的责任。
而疗愈和改变,就源于一次次的“看见”。
心理咨询带来的,便是这样的帮助:
为“迷路”的你提供地图和工具(比如一些心理技术),陪你拨开迷雾,辨别那些困住你的荆棘(不合理的核心信念),让你最终找到那条通往自我与真实力量的路。
毕竟,那些困住我们的恐惧或情绪,只是未被我们清晰看见,才会显得庞大、狰狞。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,可以看看这位经验丰富、专业扎实的咨询师——李雪。
李雪老师是国家二级咨询师、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、情绪管理师,从业超15年,积累个案时长5700+小时。
李老师在个人成长、自我认同、抑郁焦虑等议题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同时她会以沙盘疗法、认知行为疗法、精神分析等疗法,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咨询方案。
为鼓励求助意愿,李老师特地开通了3个半价咨询名额,原价700元/次的咨询,现仅需350元 。
↓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↓
如果,你也在身体与心灵的迷宫中感到疲惫不堪,想要寻求改变,把自己拉出困境,又想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,不妨试试壹心理的 「半价咨询」、「买一送一」 咨询优惠,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↓
作者:来访者诗诗
编辑:小西
图源:图虫创意、Unsplash、来访者作品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